《楚辞》中的婚俗
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心诗体,是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。“楚辞”的名称,西汉初期已有之,至刘向乃编辑成集。东汉王逸作章句。原收战国楚人屈原、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、东方朔、王褒、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。后王逸增入己作《九思》,成十七篇。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,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。以其运用楚地(注:即今湖南、湖北一带)的文学样式、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,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,故名《楚辞》,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。
《楚辞》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著作,今人 对它的研究颇多,但都鲜有涉及其中所反映的古代婚俗制度。 这部浪漫主义著作中包含了不少古代的神话传说,这些神话 传说正好能够反映我国先秦人民的风俗习惯,其中不少就涉 及了婚俗,尤其是有人将之比作《旧约创世纪》的《天问》,一部 探讨宇宙、生命和万物起源的长篇词赋,包含有大量的远古传 说,能够反映古代婚嫁制度的也属《天问》最多。


恋爱约会自由
在楚地.不论上层社会还是下层人民.男女恋爱双方都 可以自由交往和约会。并无严格的礼教束缚。楚地的溪涧、山 林、湖畔或郊社都是适龄男女约会恋爱的场所。如《九歌.湘 君》“君不行兮遗犹,蹇谁留兮中,《湘夫人》“弟子降兮北 渚,目眇眇其愁予。”《大司命》。夕宿兮帝郊,君谁须兮云之际”.<山鬼>“采三秀兮於山同,石磊磊兮葛蔓蔓。”男女约会之自由。场地之灵活清楚可见。
与婚恋自由的心理直接相关的则是楚地的婚恋习俗一 云梦之会。据文献记载.所谓“云梦之会”。原本是先秦时代荆 楚大地青年男——在云梦泽旁公开幽会相亲的一种古老婚 恋习俗.有点类似今天的庙会。“云梦之会’一类的男女大 会.也是人类由原始群婚向对偶婚、个体婚转化过程中.乃至 这个过程完成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.存在的一种普同性文化 现象。”所以这样大规模的相亲大会,在<诗经》中也有记载, 如溱、洧之会。宋桑林之会。它们和楚之云梦之会都是男女问 情感自由宣泄的契机。之所以叫做云梦之会,是因为楚国祭 祀高媒的神庙建在云梦泽旁。
“楚人好淫祀”.他们信奉万物有灵,各地都建有神庙供 国人随时随地祭祀。每年到了早春二月。就在神庙附近举行 盛会.国中的青年男女来此欢游作乐。只要双方都玩得情投 意合了。就可不必举行什么仪式,自由地去结婚,任何人也不能干涉他们这种活动。然后把星月交辉的天空做帐子。把青 草如茵的大地做床榻,做“天作之合”浪漫之梦。无疑有点类 似今天的集体相亲和自由恋爱。并且在盛会的期间。还有祀 神的美妙的音乐、舞蹈相伴。那些婚后无子嗣的也纷纷乘此 机会来到神庙,祈求神灵赐给他们儿子.于是这婚姻之神又 兼了送子娘娘的职务。这种楚人俗称的“云梦会”.充分体现 了楚人的浪漫与婚恋的自由。
“重媒”婚俗
对于“重媒”一环.无论在中原还是楚地.人们都是相当 重视的,这在楚辞中体现亦为明显。《离骚》有言:。望瑶台之 偃蹇兮,见有娥之佚女。吾令鸩为媒兮,鸩告余以不好。雄鸠 之呜逝兮,余犹恶其佻巧。心犹豫而狐疑兮.欲自逋而不可。”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楚地男子若要娶妻.必须经过襟理的 中介。若违背此礼是不合礼数的。况且他们对于媒人的选择 也是有很高的要求,《离骚》云:。理弱而媒拙兮,恐导言之不 固”。就是最好的证明。在楚人眼里.媒妁是否善于言辞直接 关系到一桩婚姻的成败。所以作为媒人一定要能言善道。口齿伶俐,在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面前做到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 且游刃有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