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华人婚礼的由来

婚礼,在中国原为“昏礼”,是汉人一生礼仪——冠婚丧祭——中的一种,是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,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。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“婚聘六礼”,婚礼是嘉礼的一种,载于儒教圣经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《礼记·昏义》中,并且在《开皇律》《唐律》《宋刑统》《大明律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,还通过吉凶宾军嘉五礼的传播影响了朝鲜、日本、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。

 

俪皮
大雁
白鹅
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、女娲立媒约开始。《通鉴外纪》载:“上古男女无别,太昊始设嫁娶,以俪皮为礼。”从此,俪皮(成双的鹿皮)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。之后,除了“俪皮之礼”之外,还得“必告父母”;到了夏商,又出现了“亲迎于庭”“亲迎于堂”的仪节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,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,《仪礼》中对婚礼有详细规制,整套仪式合为“六礼”,与三书(即聘书、礼书和迎亲书)一起被合称为“三书六礼。”六礼指的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以上六个程序中,男方家都要向女方家送礼。除了纳征外,其余五礼都以雁为贽。到唐代,婚礼用雁已普遍被家鹅代替。历朝历代婚礼大致相同,贵族与民间婚礼有一些区别。婚礼的礼仪程序、婚宴的规格、纳币的多少、新郎新娘的礼服各有等差。比如贵族“六礼”所用的财物,六礼的每一步骤所送礼物应为“羔羊一口、雁一只,酒、黍、稷、稻、米、麦各一斛”,庶民减半。宋代以后对于六礼所含名目和内容有简约趋势。明代仕宦之家婚娶或为子聘妇,初行六礼。嘉庆时,依“朱子家礼”所订仪制,颁布士庶婚礼,取消古礼中的“问名”和“纳吉”,只行“纳釆、纳币、请期、亲迎”四礼。此六礼,几千年相沿下来,至现代西风东渐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革。

produce by Gu Bo, Yang Han, Wang Hanbo and Huang Tianjie

673 Bukit Timah Road 269735

Tel 9035-7166 Fax  8159-0979

关注我们

  • facebook-square
  • Twitter Square
  • google-plus-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