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包含寓意的礼仪

       过去,祈子有几种方式,一是到保佑生育之神面前求子(例如子孙娘娘、送子观音等)。第二种是吃某一种东西,认为可以很快有孕。第三种是偷瓜、偷灯或拴娃娃。第一种到神前求子的方式起自远古,古人祷于高谋、祷于尼山,后代因为各地区信仰不同,各有各的神,例如华北各省信奉碧霞元君,华中各省多信奉送子观音,华南各省信奉临水夫人或金花娘娘,甚至还有人叩求全知全能的妈祖。

 

  第二类求子方法就是吃某种食物。比如嫁女儿的嫁妆里一定有一个朱漆子孙桶,桶里要放上五个蒸熟染红的喜蛋和许多染红的喜果。嫁妆送到男家后,男家亲友如有久生不育的女人就会向主人讨要子孙桶里的喜蛋来吃,据说很快就会有喜。还有男、女孩诞生,人们习惯在出生后第三天洗儿,亲友都来添盆,洗儿盆里放的红蛋,不孕的女人也可讨来吃,据说很快就会受孕。

 

  除了吃喜蛋,有些地方有吃瓜子的习惯。我国和生育有关的成语有“瓜熟蒂落”、“种瓜得瓜”、“好瓜子少、癩瓜子多”等。

 

  吃瓜求子在什么时候举行?吃的哪一种瓜子?‘各地方也不同。比如清明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日,芜湖人认为百年难逢,称之为“真清明”。故老相传,乏子嗣的人,买一南瓜,在“真清明”日把整个瓜入锅煮烂,午时把它放在桌上,夫妇并肩坐,同时举箸,尽量能吃多少就吃多少,不久必然得子。江南各地差不多都有吃瓜子的习俗。

 

  还有许多特殊的习惯,例如安徽歙县、江西吉安每年中普渡时请僧人诵经放焰口,最后施食时将所陈列的济孤食品(包子、水果等)向法台抛掷,人们争相拾取,妇人抢到包子一个,据说来年即可得子。

 

  第三类求子法是偷瓜、送瓜、偷灯,还有偷送子观音绣鞋的,再有就是拴娃娃。偷瓜、送瓜也是因“瓜瓞绵绵”而起的习俗,不必再谈。又因“灯”、“丁”同音,为祈求“添丁进口”才去偷灯;有的地方是由亲友送灯给乏嗣的夫妇,不过据迷信的说法“偷灯”比亲友送灯有效。

发禄袋和木刻画

        禄者,福也。后也指官吏的俸禄。旧时,江南人家悬挂在房门或床帐四周的装饰品,象征家道兴隆,好运常在。民间悬挂发禄袋的习俗起于何时已很难精准地查考了。乡村民众最初常以随手可得的各样植物如松柏枝、万年青枝叶、古钱币、竹筷、丝绵、棉线等做成发禄袋,祈愿青春常在、长命百岁、子孙绵绵。

  发禄袋的造型多样、组合精妙、布局紧凑、内涵丰富,用色艳而不俗、清丽可爱,针法活泼多变,是苏绣民间活计中的最具代表性的绣品。而且,它的图案非常集中地展现了民间高超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、创造力,体现了极高的审美意识。

  发禄袋的制作材料主要以绸布为主,织锦用得比较少,辅料多以棉布为主。它的底色主要以绸布的自然色为主,有粉红、大红和藕色等。为突出造型的立体感,发禄袋的内部都衬有丝绵等,使得绣制的图案更加饱满,更有表现力。几乎所有的发禄袋都缀有数量不等的各种颜色的流苏,装点得更加华美。

       明清年间,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,河南朱仙镇、苏州桃花坞、天津杨柳青、山东潍坊、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,其中有不少和婚礼有关的。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,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、英国和西德。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,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(如年月绘历),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。

produce by Gu Bo, Yang Han, Wang Hanbo and Huang Tianjie

673 Bukit Timah Road 269735

Tel 9035-7166 Fax  8159-0979

关注我们

  • facebook-square
  • Twitter Square
  • google-plus-square
bottom of page